首页 > 职工社区 > 职工文化 > 影评 >正文 信箱登陆  |  主席信箱
《金陵十三钗》:讲了一个好故事

《金陵十三钗》剧照。

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拍摄现场演示。

《金陵十三钗》剧照。

 

《金陵十三钗》:讲了一个好故事

《北京日报》

 

  2006年,文学策划周晓枫把好友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推荐给张艺谋,至今已有五年。这五年间,张艺谋执导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及口碑不佳的《三枪拍案惊奇》和《山楂树之恋》两部影片。与此前张艺谋执导的商业片相比,《金陵十三钗》上映以来,收获了较多好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自《活着》之后最好的作品。甚至有人赞誉,该片是近10年来最好的国产商业大片。在国产大片普遍声誉欠佳的环境下,影片《金陵十三钗》的成功,能给中国电影人带来哪些启示?

 

   1 刘恒参与创作 剧本打磨四年

  很多评论者认为,《金陵十三钗》能够获得成功,剧本的贡献最大。这一点即使张艺谋也不否认。这个剧本打磨了4年,知名编剧、作家刘恒被请来与严歌苓一起创作。《金陵十三钗》的创作过程并非坦途,据刘恒透露,故事都发生在教堂里,而自己对教堂所知甚少,因此,他跑遍了南京以及江南的教堂,感受教堂的气氛。这一段江南采风,让他“沉睡的灵感有了活力”。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刘恒一度把自己封闭在京北深山里。写作屡屡受阻,剧中十三钗为什么最后愿意牺牲自己换下女学生?他说这个问题让他感到困惑,第一稿成了废稿。第二稿写作期间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这场灾难不仅让刘恒受到震撼,枯涩的文思也被激活了。“受困于敌寇的人,和废墟下苦苦求生的人,所有相濡以沫之举都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效,催人泪下又必在情理之中。”在第二稿的基础上,严歌苓又进行了一次修改。

  周晓枫还透露,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一些专家和读者曾被请来给剧本提意见:“张艺谋抗击打能力特别强,被批得‘鼻青脸肿’,他全当做了泰式按摩,还有舒筋活血通淤的喜悦感。”类似的剧本批评会进行了十几次,为的就是把剧本打磨得更完美。

  张艺谋感慨,这是他当导演20多年来碰到的最好的一个剧本。当国内观众不满于很多大制作连一个故事都讲不好的时候,《金陵十三钗》恰恰讲了一个丝丝入扣的好故事。“严歌苓的小说提供了戏剧冲突的内核,而刘恒的剧作又非常有智慧,他了解历史,也了解大众的需求,懂得把握艺术分寸。”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认为,南京大屠杀的题材风险是很高的,编剧很容易出问题,但他们二人的组合确保了电影的人文品质不降低。

 

    2 彰显人文内涵 节制商业诉求

  著名老导演翟俊杰是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成员,他透露,在审看《金陵十三钗》时,所有审查委员都被电影深深地感动。“影片的角度非常独特,通过刻画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楼女子,展现了人性的光芒。”翟俊杰动情地表示,“这部电影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的人物,看完后人物仍在脑海里萦绕。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说教,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来表现中华民族的气节。”

  《金陵十三钗》展示了妓女的舍生取义,洋人入殓师由平庸到伟大,中国军人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同为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南京!南京!》里也有相似的描摹,但《金陵十三钗》更具有说服力。“电影没有拍摄大规模的攻城战争场面,主要聚焦于人物关系的变化,成功刻画了一系列人物形象。”饶曙光认为,特别是贝尔扮演的洋人角色,并不是那种西方救世主式的英雄,而是从一个贪财的平凡角色最后变成了舍身救人的英雄,角色转变显得真实可信,也让中国观众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秦淮妓女和教会女学生从最初的本能排斥,到最后相互理解,故事逻辑合乎情理。

  在讲好故事的同时,张艺谋把一贯的视觉风格糅进了《金陵十三钗》。“教堂彩绘玻璃打碎的特写镜头,秦淮妓女登台唱《秦淮景》的段落,扯下窗帘裹胸的动作以及那段床戏,类似的场景都有明显的商业诉求。”饶曙光认为,但这些商业元素巧妙地融进故事当中,观众并不觉得过于突兀。事实上,这部电影里,张艺谋以往惯用的视觉元素已经用得很少,所用的这些商业元素也只是为了增加影片的观赏性。

  在张艺谋过去的古装大片里,如《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往往充斥着艳俗的画面,饱受观众诟病。相比之下,《金陵十三钗》却显得十分节制。“这部电影在人文表达和商业诉求上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张艺谋确实很有智慧,懂得怎样跟大众交流,提升了中国大片的品质。”饶曙光说,影片既有战争场面的视觉奇观,也有人性的展现,两者结合得恰如其分。

 

    3 找准商业大片主流价值观

  “最让我动容的是妓女们集体演唱《秦淮景》那一场景……那种在生死大限到来时瞬间爆发出的凄美之感,当歌声响起时我热泪盈眶。”作家王斌在微博上激动地为老朋友张艺谋喝彩,认为《金陵十三钗》达到了目前国产大片的最高水准。他曾担任张艺谋《活着》、《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片的文学策划。在他眼里,中国商业大片从《英雄》到《金陵十三钗》,经过10年的徘徊,终于摸索到一条正确的路子。“那就是在影片里表现主流价值观,在正义、善恶方面黑白分明,普通老百姓都能接受这种价值观。”

  此前,一些国产大片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纠结,把艺术片的探索装进商业片的外壳里。“比如《投名状》,艺术水准很高,但最大的问题是,导演陈可辛把个人对人性的感受拍进了电影,讲述朋友不可靠则反目成仇。”王斌说,这种价值观可以在艺术电影里表现,但在投资好几亿元的商业大片里表现,很难得到普通观众的认同。

  实际上,《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等古装大片在价值观的表达上非常混乱,表现的大多是阴暗、负面的价值观,如宫廷仇杀、亲族相残等情节,招致观众的强烈反感。“当时,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延续着自己的惯性,以纯文学为依托,把此前艺术电影的模式移植到商业大片,就显得比较拧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说,这种大片模式不可能持久,走下去就是一条死路。

  从冯小刚的《集结号》,到《唐山大地震》、《金陵十三钗》,国产大片开始转向,体现的都是积极、正面的主流价值观。在以往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中,控诉日军的残暴和兽性始终是主调,《南京!南京》在控诉的基础上,试图表达一点个别日军士兵的良心未泯,但显得一厢情愿和不伦不类。《金陵十三钗》中也有揭露和谴责的一面,但并未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把主要笔墨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上。

  “商业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接受能力,符合大多数人的情感需求,任何商业电影跟主流价值观对抗,都是没有出路的。”饶曙光认为,电影毕竟是大众艺术,要让大众对人性、对未来抱一种希望,追求温暖和温情,“主流价值观表达了一种理想,人人都愿意接受,不那么阴暗、消极”。

 

    4 沉重历史里小人物更动人

  《金陵十三钗》涉及重大历史题材,但影片里的正面角色都是小人物,秦淮妓女、女学生、洋人,没有一个大人物。而在以往的古装大片里,帝王将相充当着绝对主角。“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更让观众觉得亲切。”电影研究专家蒋勇说,从《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到《金陵十三钗》,这些国产大片表现的都是大历史里的小人物,更能引起观众共鸣。

  “要是电影再现宏大的历史,那还不如去读历史书。在电影里表现小人物,符合艺术规律,观众更能够投入角色。”饶曙光说,像《金陵十三钗》里佟大为饰演的军官,不管是否出于虚构,在满足观众情感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影片中,女学生成为“家园”的象征,中国军人和秦淮妓女保护女学生,像保护自己的家人那样做出了无畏的牺牲。“中国人重视亲情伦理,在相濡以沫中找到精神家园,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

  事实上,虽然《金陵十三钗》请来好莱坞明星出任男主角,片中英文台词超过三分之一,特效也请国际班底来制作,却并不让人觉得生硬。蒋勇认为:“这部影片向国际商业大片迈进了一大步,但不是国际大片绚丽的巨额投资、华美造型、盛大场面的视觉奇观,仍然是本土小人物视角,没有刻意迎合西方观众。”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的张艺谋、冯小刚等人纷纷转向近现代历史题材。“无论是《金陵十三钗》,还是已开机的《一九四二》,以及王全安导演的《白鹿原》,这三部影片有一个共同点,即故事都发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张艺谋、冯小刚、王全安不约而同地将视线投向近现代历史。”影评人韩浩月认为,古装大片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而近现代历史题材还有很大发挥空间。

  这些近现代历史题材都非常沉重,但更能融入导演个人化的东西,也能表达民族的历史。“古装大片跟今天的观众没有任何关系,但近现代历史题材却能引起观众的反思。”饶曙光说,这类国产大片不可能很娱乐化,往往会回到人文诉求上来,题材有一定的独特性,可以视为国产大片的一次集体转型。

 

    背景

   国产大片走过十年

  2002年初,张艺谋的《英雄》横空出世,在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宣告了国产大片时代的到来。今年恰好是第十个年头,张艺谋又携战争大片归来,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影热潮。这十年,国产大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国内电影市场也从低谷逐渐上升,变得欣欣向荣。国产大片,这个名词无论好坏,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中国大众文化无可忽视的一个奇观。

 

   特定时期大片救市

  进入新世纪之初,中国电影市场曾陷入空前的低迷。2000年全国仅8亿元票房,中国电影的生存困境愈发严重。2002年,古装大片《英雄》以2.5亿元的收入,让中国电影人看到了新的希望。业内人士认为,《英雄》开启的中国大片时代让民间资本蜂拥而至,也为电影行业勾画出一个暴利的想象。

  继《英雄》之后,《无极》、《十面埋伏》、《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等诸多大片陆续上映,也形成了国产大片的商业化潮流。国内几大电影公司加入角逐行列,投资、演员阵容不断攀升,题材却依然以古装武打为主。蒋勇认为:“当时古装大片在国际市场上容易得到认可,其他题材的片子基本卖不动,像《集结号》,国内票房很好,但在国外发行并不理想。”

  从商业角度来讲,古装大片的兴起有其必然性。饶曙光认为,当时国际市场认同这种类型片,国内观众看到此前国产片看不到的视觉奇观,也觉得新鲜。假若没有这些大片,内地的商业电影市场就无从谈起。“但这类古代题材只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在情感上跟现在的观众没有任何交流,最终在国内外市场都会萎缩。”此外,国产大片虽然带动了市场消费,但大片对档期、资金等方面的资源垄断,进一步压缩了中低成本影片的生存空间。

 

   古装大片日渐颓败

  然而,赢得了票房,输掉了口碑,几乎成了前几年古装大片的规律。不变的古代宫廷斗争,不变的江湖儿女,不变的人海战术,不变的恶搞经典,古装大片不断遭到批评。清华大学传媒学院教授尹鸿曾激烈批评《赤壁》:“一群被冠以角色名字的呆若木鸡的明星的堆积,一场场毫无节制的杀戮、打斗、血肉横飞和人海浩荡,一两场谄媚暧昧的艳情场面或者床上戏,一两段生硬造作的酒道茶道古琴笛子的所谓东方符号。”这几乎是古装大片的通病。

  今年的国产古装大片更是集体颓败,投资过亿的《关云长》、《战国》、《白蛇传说》、《杨门女将》,除了《白蛇传说》赚钱以外,其余都是赔本赚吆喝。还有《新少林寺》、《倩女幽魂》、《画壁》,其中虽然有些电影票房不俗,但口碑都不好。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认为,现在的古装大片过分看重明星,全然不管故事是否“漏洞百出”。观众们要的是好故事,并无意欣赏那一张张已经烂熟的明星脸。明星是有票房效应,但明星代替不了电影最核心的内容。

  古装大片尚未走到穷途末路,“中国商业类型片太少,古装大片依旧是重要类型片,现在急需的是创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急功近利,胡乱篡改、戏说经典,专门挑战观众的心理底线。”蒋勇认为,今年的《武侠》、《龙门飞甲》都在探索古装大片的新出路,只是效果还不明显。明年还会上映《王的盛宴》、《大闹天宫》、《忠烈杨家将》等古装大片,创作态度是否严谨,将决定其票房成败。

 

   成功大片关注现实

  当一批古装大片遭遇高票房低口碑的尴尬时,2007年底,一部《集结号》扭转了以往国产大片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打破了票房与口碑成反差的“怪圈”。继《集结号》之后,国产大片开始呈现出多类型、多角度地向主流市场靠近的态势。如《长江七号》中用科幻加喜剧的形式倾诉了一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怀与尊重;《画皮》借古喻今,探讨了当下社会生活中爱情、家庭、婚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中国电影从照搬好莱坞大片,开始转向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回归符合社会主流的情感体验。“每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都能看到社会主流情感的投射。”饶曙光说,“如陈嘉上的影片《画皮》,并没有延续鬼怪片的套路,而是讲了一个现代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与观众的心理是对接的。”《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等影片侧重表现家庭婚姻和亲情伦理,也注重跟观众的情感交流。

  在不断摸索之后,国产大片在意识形态、技术水准上有了明显提高,逐渐走出华丽却肤浅的窄胡同,正在突破题材单一、故事幼稚的弊病。到了《金陵十三钗》,国产大片在叙事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继《金陵十三钗》起用贝尔担任男主角之后,《一九四二》也邀请好莱坞两大国际巨星担任外援。韩浩月认为,跟以往国产大片相比,这些大片充分运用商业化手段,来完成既有娱乐价值又有人文关怀的作品。( 周南焱)

 

徐迅雷:《金陵十三钗》的史实逻辑

《羊城晚报》

 

    12月15日,《金陵十三钗》在美国获得第69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这天,我在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看得我泪流满面。我在微博中感慨:老谋子难得拍出这么好的电影啊!当初看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就曾热泪盈眶。

  1937年12月13日,那个寒冷的冬天,南京沦陷。一座城市、一所教堂、一场战争,13个风尘女子、一群金陵女学生、一位神父、一些军人,在“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下,通过电影《金陵十三钗》,共同演绎了一段泣血往事,表达了感人至深的人道情怀。

  由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有着较大的改动,但最核心情节没有变,那就是:最后日本兵要女学生去“唱歌助兴”,为了保护这些花骨朵般的女孩子,那些躲到教堂受到过庇护的金陵妓女们,决定替代女学生们去赴这个“魔鬼之约”……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她们的人性得到了崇高的升华。

  这是一个保护与拯救的故事。有关史学专家说,这情节基本上是虚构的。严歌苓对媒体记者说:“有一点影子的可能就是魏特琳在日记中所提到的她曾经历过的那件事情。魏特琳女士是金陵女子学院的教务长,当时日本兵来到学校说要带走100多个女孩子,她当时实在没有办法就说,你们中间是不是有专门干这种职业的?如果有,就不要让日本人伤害那些良家女孩了。最后,当时避难的20多个风尘女子站出来了,使那些女学生们没有遭到噩运。我觉得这个挺震撼的,也就把它写进我的小说里了。”

  有报道说,《金陵十三钗》的英文译名叫“The Flowers of War”(《战争之花》)。在电影中,张艺谋用两类“战争之花”,表达他对于人性的冷静思考:女学生可以称之为纯洁百合,素朴高雅;而身着旗袍的秦淮歌妓,则更像是废墟上开出的艳丽野花。我以为,从艺术的内在逻辑看,成年的“艳丽野花”保护未成年的“纯洁百合”,是完全成立的。

  与真实历史相比,无论具体的情节和细节是如何不同,底层人挺身而出保护他人、舍身忘我拯救他人,这是无法抹杀的历史。在南京的“安全区”,外国人保护了大量中国百姓;同样,在二战时期,上海敞开胸怀,接纳和保护了大量犹太人……这都是中国版的“辛德勒的名单”。

  保护他人,也就是拯救自己。我的同仁亲赴南京和上海,走进那曾经的烽烟滚滚的历史,采访专家和当事人,还原《金陵十三钗》背后那“保护与拯救”的真实历史。保护与拯救,是崇高的人间道义和人类情怀,就像电影名片《辛德勒的名单》中所表达的那句希伯来名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全世界!

  爱国从来不分身份贵贱,“同仇敌忾”更是整个民族迸发出来的精气神。身为下贱者,同样可以心比天高。我看过教授、博导邵雍先生所著的《中国近代妓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一章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妓业》,有一节写到“不愿作奴隶的妓女”,里面列举了不同时期的例子: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妓女同样没有置身事外,而是与上海人民一道全力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当时报纸评论说“妓女亦爱国,可见此战感人之深矣”;1936年下半年绥远抗战期间,南京的妓女踊跃参加捐款活动;1944年日军攻占许昌后,12个有姿色能说唱的妓女被汉奸选中送往日本宪兵队,其中一位叫巩素云的女子跳车自杀,誓死不侍奉日军……难怪郁达夫都曾感慨:谁说犹唱后庭花处,商女都不知家国的兴亡;试看汉奸到处卖国,而妓女乃不肯辱身,其间相去,又岂只泾渭的不同?

  气节的力量,是伟岸的力量;人性的光辉,是璀璨的光辉。伟大的民族和伟大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无论是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还是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都能让我们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将军无非赢得战役,人民才能赢得战争!

 

《金陵十三钗》观影现场泣声一片

《西安晚报》

 

    让观众期待已久的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15日下午在全国各大影院正式上映,由 西安晚报 回馈热心读者的观影活动也在西安钟楼奥斯卡国际影城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影片场面的震撼加上剧情的催泪,让现场观众泣声一片。

   人盾与人肉炸弹

  催泪指数:★★★☆

  影片以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件为背景,但与以往同题材电影相比,《金陵十三钗》战争戏完全落在了一个细小的切入点,每个细节处理得相当细致,催泪很有水平。

  电影开始就是一场悲怆的战争戏:李教官率领的作战小分队本可弃城而逃,却在途中遇到了正在被日本兵追杀的教会女学生。女孩的惨叫激发了战士们的斗志,为了摧毁日军的坦克,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数支手榴弹捆绑起来,然后捆绑在自己的身体上,冲到坦克底部引爆。第一个倒下了,第二个倒下了……前七位士兵用他们的身躯充当盾牌,终于将最后一位战士护送到了坦克底部,实现了最终引爆。该场景是影片开场首个让人飙泪的片段,昨日的观影现场泣声一片。

   令人心碎的逃亡

  催泪指数:★★★☆

  以玉墨为首的秦淮女人和以书娟为首的教会学生彼此看不顺眼。但当日军冲进教堂时,她们却在一场逃亡中,表现出了各自对对方的关心。秦淮女人很快逃到了安全的地窖,当众人准备关上地窖入口时,玉墨伸手挡住关上的门板,“让学生进来!”说得掷地有声,无人有异议。不过,当书娟带领女学生抵达地窖入口时,却被日军发现。如果这时候再进入地窖,那么地窖里的秦淮女人也会被日军发现。玉墨与书娟眼神交汇的那一刹那,书娟作了一个决定:“到楼上去。”她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秦淮女人们的暂时安全。

  慌乱跑丢的鞋子

  催泪指数:★★

  在影片开场的逃亡中,教会女学生书娟的一只鞋子掉在了逃亡路上。当李教官等中国军人用自己的生命获取了第一次战斗的胜利时,他默默捡起了这只鞋子,并悄悄放到了教堂唱诗班的门口。转身碰到贝尔扮演的神父约翰时,李教官郑重地丢下一句话:“好好保护好这些女学生,不然我的兄弟们就白死了。”

   人性亲情的回归

  催泪指数:★★★★☆

  歌妓豆蔻与伤兵浦生的生死一别,严歌苓在小说里有所涉及。但当这一幕用影像呈现时,震撼力非同小可。尤其是浦生病危的时候,从浦生身上看到弟弟影子的豆蔻,不顾生命危险,溜出教堂,回到妓院,而目的只有一个,找到琵琶弦,为浦生弹奏最后一曲。但在回来的路上,豆蔻却遭遇了日军,被其惨无人道地奸杀,但她至死都握着琵琶弦。

   一个美丽的谎言

  催泪指数:★★★★★

  当贝尔发现惨死的豆蔻和香兰时,他对玉墨和学生们撒了谎,称她俩死于流弹。大家心里都明白事情远非如此,但玉墨她们宁可选择相信。

  影片最后,日军点名要13名教会女学生去献唱时,玉墨为首的秦淮女人挺身而出,要替女学生赴日本兵的“魔鬼之约”,此时贝尔再次撒了谎,依然是一个美丽的、抚慰人心的谎言。赴约前秦淮女人与女学生交换衣服对镜梳妆,再加上玉墨的一曲苏州评弹,催泪效果十分明显。(记者曾世湘 实习生刘彤)

   观众: “十三钗”迎合好莱坞?

  西安晚报组织读者在西安钟楼奥斯卡国际影城第一时间观看了《金陵十三钗》。观影过程中,不少女观众眼睛湿润。

  观众尚先生看过张艺谋拍的所有影片,他比较关注《金陵十三钗》的画面质量,“影片画面不错,但我看完《金陵十三钗》后没有太多感动。因为他的电影包含的元素非常多,应该算是一部商业大片,而且男主角是美国人,该片迎合好莱坞的意图非常明显”。媒体人章先生对影片讲故事很有感触:“《金陵十三钗》作为电影,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故事讲得很有特点,教堂、战场、秦淮河等多种元素组合在一起,延续了张艺谋电影一贯的风格,有故事基础作保证,我觉得很经典。情节设置上也有非常可取的地方,与他之前的大片相比,多了一份厚重感。”

  但也有观众认为影片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孙先生表示,《金陵十三钗》确实是一部让人震撼的影片,它屏弃了张艺谋之前那些大片华而不实的毛病,人物冲突展现得非常好,很多典型的意境和符号选取很到位。片中的台词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都很有张力,但“有些细小的场景的设置值得推敲”。(记者曾世湘 实习生刘彤)

 

《金陵十三钗》 10亿票房能梦想成真吗

《新华日报》

 

    毫无疑问,即将于本周三上映的电影《金陵十三钗》,已经成为时下最受关注的娱乐话题。这部由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讲述了1937年的南京,风尘女子、女学生、军人和伤兵,还有一个美国人,在一座破败的教堂,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而从十三钗的人选,主角“玉墨”的“床戏”日记,再到提高最低限价的争议,还有遭遇徐克电影《龙门飞甲》的PK,围绕着《金陵十三钗》这部电影,始终话题不断、迷雾重重。周日该片在北京举办全球首映礼,很多媒体看完后都表示“催泪效果惊人”,“非常感人”。而对于全国的观众来说,之前对于该片的种种猜疑和渴望,得等到本周三晚上才能获得答案。

  一猜:好莱坞明星贝尔片酬上亿,值吗? 以“蝙蝠侠”形象为观众熟知的贝尔确实能算得上好莱坞一线明星,而在确定参演《金陵十三钗》之后,贝尔又接连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和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男配角,难怪总监制张伟平得意地表示,贝尔“跟时令水果一样,过了季是两个价钱。如果不是在他得金球和奥斯卡之前签的约,6亿都拿不下来。”而张艺谋对贝尔也非常满意,“他的敬业、专业让我感动,也给我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确实这笔买卖相当划算,毕竟贝尔带来的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

  二猜:23岁的“玉墨”,hold住吗?也许是娱乐圈太乱,张艺谋更愿意启用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员,并且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此次的主演“玉墨”,与《红楼梦》的王熙凤类似,未见其人,先见其文。虽然“玉墨体”透着浓浓的炒作气息,但用新奇而不色情的文笔,展现噱头十足的床戏,总比只会拿出激情视频炒作的方法高明得多。而在首映礼上,这位23岁的南京姑娘倪妮,落落大方的气质,妩媚的眼角,流利的英文,让人眼前一亮。不知道在电影里,她的表现,能否和戏外一样hold住全场。

  三猜:除了“玉墨”,其他小钗谁能成为亮点?昨日,除了玉墨之外的另外14位女演员,参加了新浪微博的微访谈。两个小时里,915个问题,远远称不上热。除了曾经出演过《丑女无敌3》、《歌舞青春》的演员顾璇粉丝上万,其他参演的演员关注者寥寥。饰演剧中女学生的张歆怡,拥有粉丝数还不到100位。也难怪,这些演员大多很小,《金陵十三钗》是参演的第一部作品,没有名气是很正常的。目前尚不知启用如此多的新手,对影片的效果有什么影响,而这,也恰恰是张艺谋最能给我们意外的地方。

  四猜:浓墨重彩的大手笔,还用得顺手吗?既然是张艺谋的手笔,最突出的风格当然是色彩的艳丽与排场的浩大。无论是映像丽江的唯美灯光,还是奥运会开幕式的气势磅礴,都证明了张艺谋在驾驭大场面上的能力。张艺谋偏爱大红、明黄等鲜艳的颜色,也众所周知。只是这一次,从溧水耗资巨大的教堂,到最早亮相的风姿绰约的旗袍装,虽然也都深深烙印着张艺谋的个人风格,但还是有了不少收敛。片中贯穿始末地用蓝灰作为主色调,营造出阴郁沉闷的氛围,这样的转变,足见导演是以剧为本。

  五猜:原著作者兼任编剧,改编可靠吗?纵览张艺谋的职业生涯,改编现有著作,是他常用的风格。当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不仅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峰,也让原著作者苏童名利双收。虽然改编自《雷雨》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并不算成功,但再战《金陵十三钗》,张艺谋显然吸取教训,请来原著作者严歌苓监工。在原著已经广受认可、严歌苓也卖力吆喝的情况下,只希望那些冲着故事本身走进电影院的人,不会失望吧。

 

    六猜:大银幕再现大屠杀,谁是英雄?曾经有太多关于抗战题材的电影,但真正拍得好的,屈指可数。作为国耻,展现这段历史,必然是冒着风险的。之前有人称,《金陵十三钗》的感觉有点类似《辛德勒的名单》,塑造的是“白人英雄”,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但电影英文名从《南京英雄》改为《战争之花》,强调了十三钗才是电影真正的主角。其实谁是英雄并不重要,当大银幕再次呈现这场战争浩劫,如何打动人心,才是关键。

  七猜:大量的南京元素,效果如何?既然是《金陵十三钗》,南京元素自然是不可忽视的。在挑选演员时,张艺谋强调一定要会说南京话,导致剧中演员高达80%是南京人。张艺谋说,只有南京话才能表现出秦淮的韵味。除了南京话对白,影片中风尘女子与女学生分别时,共同唱的评弹《秦淮景》,也提到了瞻园、白鹭洲等金陵风光,让南京人倍感亲切。首映礼后,很多观众表示南京话真好听,还有人学着说几句,看来这次尝试,效果不错。

  八猜:前期的好口碑,真的名副其实?在这个水军横行、枪手大把的年代,像《金陵十三钗》这样的电影,必然是众矢之的。不过在首映礼之后,电影意外地获得掌声一片。连被认作“张黑”的著名影评人毕成功,也难得地连发N条微博,从剧本等各个角度对该片高度赞扬,更认为达到奥斯卡的水准。与其小人之心揣测是不是影评人被“公关”了,我们还是宁愿相信,《金陵十三钗》真的不会让观众失望。

  九猜:10亿票房,不会那么轻松吧?在张伟平喊出以票房10亿为目标的时候,即便是看好《金陵十三钗》的人,都难免有些忐忑。虽然《金陵十三钗》已经拥有创造高票房的一切条件,但是真要达到10亿票房,还不一定有那么轻松。特别是迎来贺岁档,观众很热情,竞争更激烈。由徐克执导的3D大片《龙门飞甲》就宣布提前两天公映,正好与《金陵十三钗》上映日期同一天。在近年的贺岁档史上,两部重磅影片同日展开PK尚属首次。2010、2011年,《阿凡达》《变形金刚》国内票房分别破10亿,创下中国最高票房纪录,《金陵十三钗》果真能比肩吗?

  十猜,奥斯卡,这一次还远吗?有网友戏言,张艺谋的每部作品都是号称要冲击奥斯卡的。可能是这种惯性思维,当问及《金陵十三钗》的申奥打算,张艺谋却相当低调:“我拍电影不是为了对准这样一个目标。我专注的是故事、是现场。可能恰好《金陵十三钗》赶上了这个时间段,可以报名,也就报了。我还是那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都要看运气。”虽然导演很谦虚,但中国的电影人和影迷,又何尝不期盼一个奥斯卡呢?(徐宛芝)

 

靠《金陵十三钗》能否拯救中国电影?

《北京晚报》

 

    沸沸扬扬的张伟平改变国产电影分账事件,直接推动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出台了《广电总局电影局关于促进制片发行放映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电影院分账比例,影院租金占票房比例等问题,作出了新的说明。这个表态,大的方面说是政府政策指导性地在向制片业倾斜,直接的原因也是因为一部《金陵十三钗》令中国电影体制向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倾斜迈步。

  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新巨制《金陵十三钗》,12月16日就要面见观众了。与今年贺岁档众多大小片比,《金陵十三钗》无论从题材上、规模上,还是制作上,都是年根上观众最期盼看的电影。在院线影院经理们的提前看片会上,原本因为张伟平公开要求和院线更改并提高票房比例分成而不快的业内人士们,也因为《金陵十三钗》带来的震撼,而暂时放弃了和张伟平的理论,一致好评地给《金陵十三钗》打上了历史上从没有过的99分的高分数。影片好评给张伟平要求提高和院线票房比例分成的说法更加带来底气,最终双方以5亿票房作为分界点,5亿之后,比例上的微调似乎是双方都松动的结果,实则是张伟平再一次动了电影体制这块老味道的蛋糕,把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向合理合法的轨道上推进了一步,单枪匹马的张伟平又一次成了头一个吃螃蟹的人。到此,《金陵十三钗》的意义已经不只是张艺谋为观众奉献的一部好看的大电影,一部《十三钗》让我们引发了众多的思考。它关乎改革,导演电影观念上的改革,市场体制上的改革。

   观念

   张艺谋电影观念上的转变

  记者观看《金陵十三钗》,也认为《金陵十三钗》是张艺谋导演近年最好的一部电影。张艺谋不玩噱头、不媚俗地征服了观众。其实,贝尔加盟不是这部电影的主核,也不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因素,他只是给这部戏添光加彩了。应该说,在这部电影里贝尔出色的表演,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国际巨星的艺术魅力以及他们对电影观念的诠释,重要的是《金陵十三钗》讲了一个好故事,张艺谋这次也真正做到了在银幕上讲好这个故事。换句话说,好的影片首先要有好的故事。这个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在中国电影上却出现了歧路,很多时候,中国电影总是用奇异的视觉来征服观众,电影人一度偏执在用大把钱打造视觉奇观上,但事实证明,包括张艺谋导演的《黄金甲》,由于故事的不完整性最终决定了影片的失败。究其根源,这都是电影观念上的问题。被业内人士打出99分的《金陵十三钗》,首先是一部近年来中国少有的有思想的电影,或者说有理性的电影。如果非要把《十三钗》定为大片的话,那么中国电影真正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今天的《金陵十三钗》终于给中国大片找到了一种方向,说它中国味儿国际范儿也好,说它票房往十个亿上奔也罢,张艺谋这次很好地完成了电影观念上的改变,我们看到的《金陵十三钗》视觉好、故事好、演员好。但是一部《十三钗》能否拯救中国电影?

   市场

   张伟平促进电影分账制度

   向国际接轨

  敢说话的张伟平因为自己的影片三次改变制片与院线的比例分成,这次《金陵十三钗》是动静最大的一次。制作了十多年电影的张伟平一直努力把张艺谋的电影做到国际市场上去。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张伟平这样说,电影观念上,不是你想不想国际化,是必须要国际化,有了国际化,才能有产业化。电影是产品,必须走出去请进来。当电影真正按照电影的自身规律运行制作的时候它自然是一个具有国际市场的电影。这次在提高和影院的比例分成角力中,张伟平深深感到,电影体制的旧观念已经制约中国电影的发展。他说,这里所说的电影体制并不是所谓的审查制度,中国电影的分成比例确实制约了中国电影,形成产业化瓶颈。我要求将制片方获得的分成比例从43%提高至45%,并提高最低票价,45%的分成要求并不算过分。对比好莱坞,制片方在大片上映的首轮里,可以拿到高达90%的票房分成,这无疑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制片方的利益,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电影制作上的良性循环。

  张伟平动了多年体制下的老习惯。其实,造成这一原因的最终原因是在众多私人院线之前,电影院是国有制,那个时候拍电影和放电影都是一个锅里的菜,无所谓风险不风险。现在不同了,众多的私人院线,众多的私人制片,一个是固定资产投入,一个是风险投资。张伟平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现在的分成比例,是重视固定资产投入,而轻视艺术产品,所以,现在分成比例上沿袭下来的传统,使得私有电影院线成了政策的既得利益者,出钱拍电影的制片方成了最大的风险者。制作电影的人90%赔钱,但放电影的人100%赚钱,不改变,中国电影市场延续的就是一种市场的掠夺状态。如果中国电影产业成为产业链时,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让源头拍电影的人得到一个公正合理,有能力再生产的好环境。为观众提供电影,为电影院提供载体的制片方不能永远亏本。

  张伟平形象地比喻,现在的电影就像足球,是队员、裁判,还是教练员,产供销全烂在自家锅里。实际上电影产业发展是应该制片、放映分离的。任何买卖都有进口和出口,那么现在的局面是众多有热情、有能力、有抱负的电影私人公司,花多少钱拍戏这一出口自己掌控,但是后面的进口依然面临着习惯性的垄断市场。这样自然形成了竞争的不公平性。中国电影在制片放映分离上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电影的文化产业形成将是虚假的繁荣。

  张伟平提出最低票价提高五元钱,道理上是符合市场机制原则的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究其根源还在体制。在电影的市场化上,中国已经形成了明星制的电影市场,观众会为某一个明星走进影院看电影,但是制作电影的和放电影的还在市场上沿袭着老习惯,还是一个制片方买单的市场。电影本身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张伟平的做法让现行体制下的院线觉得委屈。他说,因为影院院线的约定俗成是坐地赚钱,改变了老习惯,心理上不舒服了。

  张伟平站在了市场良性循环的角度上,也许他是理想化了。推动而出的12月1日的声明,看似是各方利益的动态权衡,实则早晚是电影改革前进道路上要遇到的问题,只不过被敢说话的张伟平大声先说出来了。他想改变的是,花多少钱拍电影,最终应该是制片方放映方形成一股自然的合力,让中国电影真正形成良性化发展。

  当然,张伟平的敢为天下先,因为《十三钗》的上映,因为张艺谋这次拍了一部或许能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电影。(记者 陈滨)

 

《十三钗》角逐奥斯卡13个单项奖 发北美版海报

 

北美版海报

 

《金陵十三钗》13个单项奖名单

   根据奥斯卡的报名规则和要求,《金陵十三钗》的北美发行公司Wrekin Hill Entertainment及Row 1 Prods代表出品方新画面影业公司,日前向第84届奥斯卡评委会递交了影片将角逐的所有单项奖,非常凑巧的是,这个数字也是13,一共有13个单项奖参与角逐。另外,《金陵十三钗》已确定当地时间12月23日在北美主流商业院线上映。纽约上映的时间已提前至21号。专门为上映制作的北美版海报也首次发布。此次海报的设计公司The Refinery为好莱坞著名的设计公司,该公司曾为电影《阿凡达》设计制作了海报。

  影片出品人、总监制张伟平说,好莱坞几家大的电影公司都建议我好好准备半年,再在北美大规模推出《金陵十三钗》,按好莱坞的行规,他们需要半年时间,做影片发行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但这个建议被我否定了。也许他们有道理,但我还是希望按自己的想法出牌。《金陵十三钗》登上北美圣诞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我们的电影先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几个大城市上映,然后逐步在整个北美全线铺开。另外,在北美的元旦前圣诞档放片,也主要是为了符合奥斯卡单项奖的报名要求,这就像我们国内的申奥点映一样。不管结果如何,但只要能给艺谋、包括刘恒、严歌苓、赵小丁、种田阳平、陶经这些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提供一个参与角逐的机会,就为这,我觉得也值。因为不是每部影片,每一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机会。我不怕在商业上有损失,电影本身就是冒险。

  此前,经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推荐,《金陵十三钗》已确定代表中国参加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

  《金陵十三钗》角逐奥斯卡单项奖名单

  Best Picture 最佳影片奖

  Produced by Zhang Weiping 出品人 张伟平

  Best Director 最佳导演奖

  Zhang Yimou 张艺谋

  Best Adapted Screenplay 最佳改编编剧奖

  Liu Heng 刘恒

  Yan Geling 严歌苓

  Best Actor 最佳男主角奖

  Christian Bale 克里斯蒂安 贝尔

  Best Actress 最佳女主角

  Ni Ni 倪妮

  Best Cinematographer 最佳摄影奖

  Zhao Xiaoding 赵小丁

  Best Art Direction 最佳艺术指导奖

  Yohei Taneda 种田阳平

  Best Film Editing 最佳剪辑奖

  Meng Peicong 孟佩璁

  Best Sound Mixing 最佳音效奖

  Tao Jing, 陶经

  Best Sound Editing 最佳音效剪辑奖

  Tao Jing 陶经

  Best Costume Design 最佳服装设计奖

  William Chang Suk Ping 张叔平

  Best Make-up Design 最佳化妆奖

  William Chang Suk Ping 张叔平

  Best Original Score 最佳原创音乐奖

  Qigang Chen 陈其钢

来源:北京日报、羊城晚报、新华日报、西安晚报、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

 

     其它   首页 > 职工社区 > 职工文化 > 影评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听,那声最砰然的玉碎
   《金陵十三钗》:讲了一个好故事
 
 
 
 

 

   
首页 | 关于我们 | 问题答复 | 导航地图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西省总工会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东缉虎营1号 电话:0351-3085790
晋ICP备07000843号 copyright © 2005 www.sxg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ini

浏览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