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工会搭建市校合作桥梁、共建科技创新研发基地
迈出推进职工创新成果落地关键步伐
“我看到这个项目很激动,如果项目能顺利落地,将对晋中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1月18日,晋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武建林与太原师范学院工会主席原弘会谈时激动地说。武建林提到的这个项目是太原师范学院“张彩凤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一种腐植酸盐碱地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这项成果能有效改善土壤状况,提高作物的产量。
“从我爷爷那辈起,就没见这块地长过苗。”在朔州市应县安营村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李世全说。2020年,太原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张彩凤和她的团队带着这项创新成果来到安营村,想在这里种出一块试验田。
20年来,张彩凤从事低阶煤制备腐植酸的基础理论与工农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项技术研发成果。她和她的团队利用我省储量丰富的风化煤研制腐植酸有机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高作物的产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在治理生地、盐碱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以及改善中低产田土壤状况方面效果明显。“我去的时候,地里寸草不生,周围一片荒芜,PH值达到了11。”张彩凤接手后,施肥、入种。经过一年的精心照料,当年李世全就在这块寸草不生的土地上通过卖玉米青贮饲料赚了近1000元,第二年产量达到了近4吨。李世全笑着说,科技的力量真让土地生“金”了。
这并不是张彩凤试验的第一块地。2017年,张彩凤在大同广灵县通过对100多亩的生地进行改造,当年下肥,当年收获,使玉米、大豆、辣椒都取得很好的收成。2019年,张彩凤选取忻州市忻府区金山铺村的重度盐碱地作为试验基地,在不喷洒农药和不浇灌的情况下,以高粱为种植作物进行土壤提质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添加腐植酸土壤改良剂旱地种植的高粱出苗更粗、根更壮,叶绿素含量更高,植株更粗壮高大,叶片深绿宽厚,根粗,营养成分更占优势,亩产更高。
“这么好的成果不能只停留在试验阶段,要大力推广造福百姓。”太原师范学院工会主席原弘想到通过开展市校合作,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和科技创新研发基地,促进科技成果真正落地。
1月18日,原弘带着“张彩凤创新工作室”成员来到晋中市,表达了希望通过市校合作促进职工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的意向,得到了晋中市委的高度重视。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表示,希望太原师范学院发挥人才、科研优势,通过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园、科技创新研发基地等方式,优先解决晋中农业产业技术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共同打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升的良好发展格局。
随后,晋中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有关部门就项目落地具体方案进行了深入交流。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这项创新成果能顺利转化落地,对晋中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工会不仅要为职工创新搭建平台,更要努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高校工会要在助力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人才优势,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作出更大的贡献。”原弘说。 (记者贺芳芳)